金措湖畔“最可爱的人”——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纪实
金措湖畔“最可爱的人”——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纪实
金措湖畔“最可爱的人”——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纪实夏日的(de)雪域高原,群山巍峨、白云缭绕,呼吸间都透着一份清澈(qīngchè)与透明。
这片遥远而神秘的(de)净土,令人神往,也令人敬畏。
6月6日下午4点(diǎn)30分,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跨越4000余公里,克服崎岖颠簸的(de)山路和叠加高原反应带来(dàilái)的种种不适,走进了昂仁金措湖畔的高原小城。
昂仁县城(chéng)新貌 刘鑫摄
昂仁县城,是西藏唯一依湖(yīhú)而建的城市。阳光下,碧蓝的湖水和远处山峰的雪线交相辉映,构成了(le)一幅绝美的画卷。
在这里,目之所及(mùzhīsuǒjí)随处可见“淄博(zībó)元素”——大到热闹的人民公园、繁华的商贸中心、壮观(zhuàngguān)的唐东杰布文化广场,小到街头明黄色的共享电动车、学校教学楼(jiàoxuélóu)内的暖心净水器……更有“桑桑酥油”“桑桑牦牛”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淄博援藏而生。
这一个个“淄博元素”“淄博印迹”,是(shì)30年来一批批淄博援藏干部人才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写就(jiù)的壮丽诗篇。
时间来到了3年前的7月24日,正值格桑花盛开的季节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(gànbù)人才来到昂仁,正式接过(jiēguò)了淄博援藏的“接力棒”,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片纯净广袤的土地上(shàng),开启(kāiqǐ)了新一轮“缺氧不缺精神”“海拔高境界更高”的援藏征程。
4500米高原上诠释“淄博速度(sùdù)”
昂仁县位于冈底斯山脉中脊线、雅鲁藏布江(yǎlǔzàngbùjiāng)的上游,平均海拔4513米(mǐ),海拔4500米至6300米的山峰80余座,在山东对口支援的5个县(区)中海拔最高、条件(tiáojiàn)最艰苦。
“双眼(shuāngyǎn)发黑、双腿发软,心(xīn)怦怦(pēngpēng)跳,就像要从嗓子眼蹦出来……”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的房崇华告诉记者,刚进藏时,工作组的同志大多出现了严重的高反症状。
进藏(jìncáng)难,驻藏更难。踏上雪域高原,每一个援藏人心里都明白(míngbái),3年间他们注定要经历一次从身体到灵魂的严峻考验。
在高原,流传着3个关于“不(bù)知道”的说法:吃没吃饱不知道,睡没睡着(shuìzháo)不知道,生没生病不知道。更有人说,援藏人身在高原,躺(tǎng)着就是奉献、睡觉也是贡献。
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拒绝这种毫无尊严、近乎(jìnhū)施舍的“贡献”。他们说,喷泉之所以漂亮,是因为它(tā)有压力;瀑布之所以壮观,是因为它没有退路;滴水之所以可以穿石(chuānshí),是因为它贵在坚持。只有坚持别人(biérén)无法坚持的坚持,才能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拥有。
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(gànbù)人才
以一种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,第十批(pī)援藏干部人才顾不上适应、来不及休整,积极克服高原缺氧、语言不通等(děng)困难,第一时间开展了(le)“六进六访”活动,直插高海拔牧区及边远乡镇察(chá)实情,深入牧民家中访民声,与当地党员干部一起研究援藏项目建设。
一个多月的(de)时间,他们行程(xíngchéng)3850余公里,跑遍了(le)全县17个乡镇,最终确定了“4513”总体工作思路(即坚持“真情援藏、科学援藏、品质援藏、可持续援藏”工作理念,突出“民生福祉提升、产业培育招引、文化经贸交流、人才(réncái)智力支持、生态环境保护”工作重点,贯穿“高质量援藏”工作主线,强化“挖掘本地(běndì)优势资源、抓好(zhuāhǎo)产业招商引资、加强对上策划(cèhuà)争取”工作措施),策划了总投资1.49亿元的5大类29个项目,涵盖“三交”、产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和乡村振兴等(děng)领域。
淄博援藏工作组以“朝受命、夕饮冰”的紧迫感,“昼无为、夜难寐”的责任感,第一时间健全项目推进(tuījìn)机制、召开援藏项目工作会、成立工作专班,马不停蹄(mǎbùtíngtí)开展项目审批,全力以赴协调要素保障(bǎozhàng),千方百计(qiānfāngbǎijì)破解瓶颈制约,全力为项目快速推进铺平道路。
身形消瘦的淄博市第十批援藏(yuánzàng)工作组副领队,昂仁县(ángrénxiàn)委常委、副县长李战,是同事眼中的“工作狂”。忙起来的时候,他曾(céng)一夜连续开3个会,凌晨枕着公文包睡在会议室外面的沙发上,直到被清晨上班的保洁员发现(fāxiàn)叫醒。
援藏工作组的王兴永告诉记者,每次从海拔超过(guò)4800米的牧区调研(diàoyán)回来,都会眼压升高,眼里的血丝变成(biànchéng)血泡,要过半个月才能缓过劲儿。“从身体到精神,我们都把自己(zìjǐ)交付给了昂仁。我们知道为什么来,我们更坚信自己能行!”
像李战、王兴永一样,淄博市(zībóshì)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怀揣(huáichuāi)着对雪域高原(gāoyuán)的热爱、对当地群众的深情,用脚步丈量昂仁土地、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。在这里,他们忍耐(rěnnài)着含氧量只有平原60%左右的环境,全力追求着工作的100%完美。
2023年4月20日,淄博市(zībóshì)第十批援藏项目(xiàngmù)集中(zhōng)开工仪式举行,在山东援建日喀则市5县(区)中打响了援藏项目开工的“第一枪”,创造了援藏项目开工建设的“淄博速度”。
2024年10月,总投资1.1亿元的(de)16个基建项目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,又在负责(fùzé)对口支援日喀则的山东5市中实现了(le)项目立项、审批、开工、投用“四个率先”。
山东省援藏中心管理组领导在到昂仁县开展援藏项目观摩(guānmó)点评时,对淄博工作组锚定“三年项目两年干”、狠抓项目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(chéngxiào)给予充分肯定,对其经验(jīngyàn)做法刊发简报予以推广。
疫情防控期间,“淄博速度”在昂仁(ángrén)更是得到充分体现——
2022年8月12日(rì)(rì),首批两台扩增仪35小时运抵破除昂仁(ángrén)核酸检测瓶颈;8月14日,第二批急用医疗物资抵达(dǐdá)助力昂仁防控工作全面展开;8月20日,第三批23大类物资80小时完成4000多公里奔赴,交付使用基本满足昂仁疫情防控需求……
以(yǐ)“淄博速度”充分表达“淄博态度”,将“淄博担当”充分融入昂仁疫情防控各个方面,淄博援藏工作组(gōngzuòzǔ)所代表的“淄博力量”成为助力昂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(zǔjīzhàn)的重要力量。
29个项目标定昂仁发展(fāzhǎn)新坐标
2025年6月26日,由淄博援藏工作组招引的日喀则市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首期工程在(zài)昂仁县开工建设。项目总投资55亿元,建设内容包括10万千瓦光热(guāngrè)+10万千瓦光伏(guāngfú)+80万千瓦风电,在日喀则市3个县实施。其中(qízhōng),昂仁县建设装机容量(zhuāngjīróngliàng)10万千瓦光热+10万千瓦光伏项目,计划投资24亿元。
3年来,淄博援藏工作组(gōngzuòzǔ)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,切实发挥招引大项目、好项目助力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重要(zhòngyào)作用。在此项目推动落地过程中,工作组结合昂仁资源优势,提早策划包装,主动(zhǔdòng)对接企业,全过程交流洽谈(qiàtán)、全方位服务保障,有效推动了项目落地开工。
项目建设是援藏(yuánzàng)(yuánzàng)工作的(de)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。淄博援藏干部人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利用淄博先进工作理念,积极探索实现淄博与昂仁更广、更深、更持久的合作模式,以实现从给资金(zījīn)、建项目的“输血式”帮扶,逐步(zhúbù)向产业培育、技术支持、人才培养等的“造血式”帮扶转变。
2024年7月24日,淄博援藏工作组助力打造的昂仁县桑桑镇国家地理(dìlǐ)标志产品(chǎnpǐn)——“桑桑牦牛肉”,作为日喀则市首款牦牛肉产品,在央视新闻“雪域高原 宝藏多多(duōduō)”直播中首发,吸引众多网友下单(xiàdān)选购,推介5分钟便售出1000余份。3年间,累计销售额突破(tūpò)千万元大关。
立足当前、精准援藏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着眼(zhuóyǎn)长远,始终深耕(shēngēng)厚植昂仁经济社会系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——
2024年引进淄博蓝泰农业在昂仁成功培育(péiyù)香菇(xiānggū)、平菇上市,实现菌类培育本土化生产,产品供不应求;
推动淄博企业“智洋创新”在(zài)日喀则落地运营(yùnyíng),实现飞地经济模式突破;
实施仓储冷链物流、铁炉加工标准厂房、农副产品加工中心等产业项目,打造提升桑桑酥油、牦牛肉和果玉铁炉等品牌,推动(tuīdòng)特色手工业、青稞深加工(shēnjiāgōng)等专业(zhuānyè)合作社发展;
如今,一个个重点(zhòngdiǎn)招商(zhāoshāng)项目(xiàngmù)在昂仁落地生根,一批批标杆性、示范性、带动性的援藏(yuánzàng)产业项目绽放在雪域高原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的同时,也为昂仁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定了新的发展坐标。
薪火相传 留下一支“不走的队伍(duìwǔ)”
“援藏医生在,就是内地水平;援藏医生走,就又回到本地水平。”看着家门口(jiāménkǒu)的(de)医院越来越好,不少昂仁藏族群众欣喜之余也有担心。
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领队,昂仁县委常务(chángwù)副书记、常务副县长朱凯说,援藏工作既要“授之以鱼”,更要“授之以渔(yú)”。
针对昂仁实际,淄博援藏工作(gōngzuò)组对症下药:优化“组团化”帮扶机制、开展“柔性化”引进和(hé)受援地干部人才“精准化”培训,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(zàoxuè)”转变。
3年来,先后选派120余名医务人员到淄博各级医院跟岗(gǎng)学习,3年内实现昂仁县基层卫生业务骨干(gǔgàn)培训全覆盖,打造“带不走”的(de)医疗团队;
组织两地10所中小学结对共建(gòngjiàn),选派76名昂仁教师到淄博(zībó)跟岗学习,邀请20名淄博名师到昂仁学校开展交流,通过“空中课堂”将淄博优质课程带到(dàidào)昂仁校园,促进昂仁教学水平不断提升;
推动淄博、昂仁党政考察团交流(jiāoliú)互访常态化,选派昂仁县干部代表到淄博跟岗锻炼、赴山东大学(shāndōngdàxué)和浙江大学进修;
持续推动(tuīdòng)人才和智力援助资源向基层一线、重点(zhòngdiǎn)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(qīngxié)的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昂仁本地干部人才快速成长起来,他们勇挑重担,投入到推动当地长治久安(chángzhìjiǔān)和高质量发展中,为雪域高原留下了一支“不走的队伍”。
在淄博援藏(yuánzàng)工作组和“组团式”援藏医疗队的大力支持下,2024年8月,昂仁县中心医院口腔和胃镜诊疗业务全面开展,实现(shíxiàn)了从“填补空白”到(dào)“效果初显”的跃迁。
2025年(nián)2月,昂仁县中心医院成功创建“二甲”综合医院。
3年来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(réncái)把辛勤汗水洒遍(sǎbiàn)昂仁大地,把淄博人民深切关怀惠及当地群众,推动昂仁县各项事业在实践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,他们无愧于党和人民的(de)信任,无愧于市委、市政府的重托(zhòngtuō),无愧于昂仁各族干部群众的期盼。
“进藏为什么、援藏(yuánzàng)干什么、离藏留什么”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以无比的勇气、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作出(zuòchū)了响亮的回答,他们不愧是新时代金措(jīncuò)湖畔“最可爱的人”。
夏日的(de)雪域高原,群山巍峨、白云缭绕,呼吸间都透着一份清澈(qīngchè)与透明。
这片遥远而神秘的(de)净土,令人神往,也令人敬畏。
6月6日下午4点(diǎn)30分,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跨越4000余公里,克服崎岖颠簸的(de)山路和叠加高原反应带来(dàilái)的种种不适,走进了昂仁金措湖畔的高原小城。
昂仁县城(chéng)新貌 刘鑫摄
昂仁县城,是西藏唯一依湖(yīhú)而建的城市。阳光下,碧蓝的湖水和远处山峰的雪线交相辉映,构成了(le)一幅绝美的画卷。
在这里,目之所及(mùzhīsuǒjí)随处可见“淄博(zībó)元素”——大到热闹的人民公园、繁华的商贸中心、壮观(zhuàngguān)的唐东杰布文化广场,小到街头明黄色的共享电动车、学校教学楼(jiàoxuélóu)内的暖心净水器……更有“桑桑酥油”“桑桑牦牛”等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淄博援藏而生。
这一个个“淄博元素”“淄博印迹”,是(shì)30年来一批批淄博援藏干部人才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写就(jiù)的壮丽诗篇。
时间来到了3年前的7月24日,正值格桑花盛开的季节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(gànbù)人才来到昂仁,正式接过(jiēguò)了淄博援藏的“接力棒”,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片纯净广袤的土地上(shàng),开启(kāiqǐ)了新一轮“缺氧不缺精神”“海拔高境界更高”的援藏征程。
4500米高原上诠释“淄博速度(sùdù)”
昂仁县位于冈底斯山脉中脊线、雅鲁藏布江(yǎlǔzàngbùjiāng)的上游,平均海拔4513米(mǐ),海拔4500米至6300米的山峰80余座,在山东对口支援的5个县(区)中海拔最高、条件(tiáojiàn)最艰苦。
“双眼(shuāngyǎn)发黑、双腿发软,心(xīn)怦怦(pēngpēng)跳,就像要从嗓子眼蹦出来……”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的房崇华告诉记者,刚进藏时,工作组的同志大多出现了严重的高反症状。
进藏(jìncáng)难,驻藏更难。踏上雪域高原,每一个援藏人心里都明白(míngbái),3年间他们注定要经历一次从身体到灵魂的严峻考验。
在高原,流传着3个关于“不(bù)知道”的说法:吃没吃饱不知道,睡没睡着(shuìzháo)不知道,生没生病不知道。更有人说,援藏人身在高原,躺(tǎng)着就是奉献、睡觉也是贡献。
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拒绝这种毫无尊严、近乎(jìnhū)施舍的“贡献”。他们说,喷泉之所以漂亮,是因为它(tā)有压力;瀑布之所以壮观,是因为它没有退路;滴水之所以可以穿石(chuānshí),是因为它贵在坚持。只有坚持别人(biérén)无法坚持的坚持,才能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拥有。
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(gànbù)人才
以一种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,第十批(pī)援藏干部人才顾不上适应、来不及休整,积极克服高原缺氧、语言不通等(děng)困难,第一时间开展了(le)“六进六访”活动,直插高海拔牧区及边远乡镇察(chá)实情,深入牧民家中访民声,与当地党员干部一起研究援藏项目建设。
一个多月的(de)时间,他们行程(xíngchéng)3850余公里,跑遍了(le)全县17个乡镇,最终确定了“4513”总体工作思路(即坚持“真情援藏、科学援藏、品质援藏、可持续援藏”工作理念,突出“民生福祉提升、产业培育招引、文化经贸交流、人才(réncái)智力支持、生态环境保护”工作重点,贯穿“高质量援藏”工作主线,强化“挖掘本地(běndì)优势资源、抓好(zhuāhǎo)产业招商引资、加强对上策划(cèhuà)争取”工作措施),策划了总投资1.49亿元的5大类29个项目,涵盖“三交”、产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和乡村振兴等(děng)领域。
淄博援藏工作组以“朝受命、夕饮冰”的紧迫感,“昼无为、夜难寐”的责任感,第一时间健全项目推进(tuījìn)机制、召开援藏项目工作会、成立工作专班,马不停蹄(mǎbùtíngtí)开展项目审批,全力以赴协调要素保障(bǎozhàng),千方百计(qiānfāngbǎijì)破解瓶颈制约,全力为项目快速推进铺平道路。
身形消瘦的淄博市第十批援藏(yuánzàng)工作组副领队,昂仁县(ángrénxiàn)委常委、副县长李战,是同事眼中的“工作狂”。忙起来的时候,他曾(céng)一夜连续开3个会,凌晨枕着公文包睡在会议室外面的沙发上,直到被清晨上班的保洁员发现(fāxiàn)叫醒。
援藏工作组的王兴永告诉记者,每次从海拔超过(guò)4800米的牧区调研(diàoyán)回来,都会眼压升高,眼里的血丝变成(biànchéng)血泡,要过半个月才能缓过劲儿。“从身体到精神,我们都把自己(zìjǐ)交付给了昂仁。我们知道为什么来,我们更坚信自己能行!”
像李战、王兴永一样,淄博市(zībóshì)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怀揣(huáichuāi)着对雪域高原(gāoyuán)的热爱、对当地群众的深情,用脚步丈量昂仁土地、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。在这里,他们忍耐(rěnnài)着含氧量只有平原60%左右的环境,全力追求着工作的100%完美。
2023年4月20日,淄博市(zībóshì)第十批援藏项目(xiàngmù)集中(zhōng)开工仪式举行,在山东援建日喀则市5县(区)中打响了援藏项目开工的“第一枪”,创造了援藏项目开工建设的“淄博速度”。
2024年10月,总投资1.1亿元的(de)16个基建项目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,又在负责(fùzé)对口支援日喀则的山东5市中实现了(le)项目立项、审批、开工、投用“四个率先”。
山东省援藏中心管理组领导在到昂仁县开展援藏项目观摩(guānmó)点评时,对淄博工作组锚定“三年项目两年干”、狠抓项目建设管理取得的成效(chéngxiào)给予充分肯定,对其经验(jīngyàn)做法刊发简报予以推广。
疫情防控期间,“淄博速度”在昂仁(ángrén)更是得到充分体现——
2022年8月12日(rì)(rì),首批两台扩增仪35小时运抵破除昂仁(ángrén)核酸检测瓶颈;8月14日,第二批急用医疗物资抵达(dǐdá)助力昂仁防控工作全面展开;8月20日,第三批23大类物资80小时完成4000多公里奔赴,交付使用基本满足昂仁疫情防控需求……
以(yǐ)“淄博速度”充分表达“淄博态度”,将“淄博担当”充分融入昂仁疫情防控各个方面,淄博援藏工作组(gōngzuòzǔ)所代表的“淄博力量”成为助力昂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(zǔjīzhàn)的重要力量。
29个项目标定昂仁发展(fāzhǎn)新坐标
2025年6月26日,由淄博援藏工作组招引的日喀则市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首期工程在(zài)昂仁县开工建设。项目总投资55亿元,建设内容包括10万千瓦光热(guāngrè)+10万千瓦光伏(guāngfú)+80万千瓦风电,在日喀则市3个县实施。其中(qízhōng),昂仁县建设装机容量(zhuāngjīróngliàng)10万千瓦光热+10万千瓦光伏项目,计划投资24亿元。
3年来,淄博援藏工作组(gōngzuòzǔ)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,切实发挥招引大项目、好项目助力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重要(zhòngyào)作用。在此项目推动落地过程中,工作组结合昂仁资源优势,提早策划包装,主动(zhǔdòng)对接企业,全过程交流洽谈(qiàtán)、全方位服务保障,有效推动了项目落地开工。
项目建设是援藏(yuánzàng)(yuánzàng)工作的(de)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。淄博援藏干部人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利用淄博先进工作理念,积极探索实现淄博与昂仁更广、更深、更持久的合作模式,以实现从给资金(zījīn)、建项目的“输血式”帮扶,逐步(zhúbù)向产业培育、技术支持、人才培养等的“造血式”帮扶转变。
2024年7月24日,淄博援藏工作组助力打造的昂仁县桑桑镇国家地理(dìlǐ)标志产品(chǎnpǐn)——“桑桑牦牛肉”,作为日喀则市首款牦牛肉产品,在央视新闻“雪域高原 宝藏多多(duōduō)”直播中首发,吸引众多网友下单(xiàdān)选购,推介5分钟便售出1000余份。3年间,累计销售额突破(tūpò)千万元大关。
立足当前、精准援藏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着眼(zhuóyǎn)长远,始终深耕(shēngēng)厚植昂仁经济社会系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——
2024年引进淄博蓝泰农业在昂仁成功培育(péiyù)香菇(xiānggū)、平菇上市,实现菌类培育本土化生产,产品供不应求;
推动淄博企业“智洋创新”在(zài)日喀则落地运营(yùnyíng),实现飞地经济模式突破;
实施仓储冷链物流、铁炉加工标准厂房、农副产品加工中心等产业项目,打造提升桑桑酥油、牦牛肉和果玉铁炉等品牌,推动(tuīdòng)特色手工业、青稞深加工(shēnjiāgōng)等专业(zhuānyè)合作社发展;
如今,一个个重点(zhòngdiǎn)招商(zhāoshāng)项目(xiàngmù)在昂仁落地生根,一批批标杆性、示范性、带动性的援藏(yuánzàng)产业项目绽放在雪域高原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的同时,也为昂仁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定了新的发展坐标。
薪火相传 留下一支“不走的队伍(duìwǔ)”
“援藏医生在,就是内地水平;援藏医生走,就又回到本地水平。”看着家门口(jiāménkǒu)的(de)医院越来越好,不少昂仁藏族群众欣喜之余也有担心。
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领队,昂仁县委常务(chángwù)副书记、常务副县长朱凯说,援藏工作既要“授之以鱼”,更要“授之以渔(yú)”。
针对昂仁实际,淄博援藏工作(gōngzuò)组对症下药:优化“组团化”帮扶机制、开展“柔性化”引进和(hé)受援地干部人才“精准化”培训,推动对口支援工作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(zàoxuè)”转变。
3年来,先后选派120余名医务人员到淄博各级医院跟岗(gǎng)学习,3年内实现昂仁县基层卫生业务骨干(gǔgàn)培训全覆盖,打造“带不走”的(de)医疗团队;
组织两地10所中小学结对共建(gòngjiàn),选派76名昂仁教师到淄博(zībó)跟岗学习,邀请20名淄博名师到昂仁学校开展交流,通过“空中课堂”将淄博优质课程带到(dàidào)昂仁校园,促进昂仁教学水平不断提升;
推动淄博、昂仁党政考察团交流(jiāoliú)互访常态化,选派昂仁县干部代表到淄博跟岗锻炼、赴山东大学(shāndōngdàxué)和浙江大学进修;
持续推动(tuīdòng)人才和智力援助资源向基层一线、重点(zhòngdiǎn)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(qīngxié)的过程中,越来越多的昂仁本地干部人才快速成长起来,他们勇挑重担,投入到推动当地长治久安(chángzhìjiǔān)和高质量发展中,为雪域高原留下了一支“不走的队伍”。
在淄博援藏(yuánzàng)工作组和“组团式”援藏医疗队的大力支持下,2024年8月,昂仁县中心医院口腔和胃镜诊疗业务全面开展,实现(shíxiàn)了从“填补空白”到(dào)“效果初显”的跃迁。
2025年(nián)2月,昂仁县中心医院成功创建“二甲”综合医院。
3年来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(réncái)把辛勤汗水洒遍(sǎbiàn)昂仁大地,把淄博人民深切关怀惠及当地群众,推动昂仁县各项事业在实践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,他们无愧于党和人民的(de)信任,无愧于市委、市政府的重托(zhòngtuō),无愧于昂仁各族干部群众的期盼。
“进藏为什么、援藏(yuánzàng)干什么、离藏留什么”,淄博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以无比的勇气、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作出(zuòchū)了响亮的回答,他们不愧是新时代金措(jīncuò)湖畔“最可爱的人”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